与传统生产力相比,数字新质生产力以数字技术创新为引擎,以科技创新为核心,以产业优化升级为发展方向,是变革社会的重要推动力。乡村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,大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应有之义。数字新质生产力,正深刻影响着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进程,它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,能够有力推动乡村治理各要素的创新,为其从传统治理模式转向现代化治理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实现“物”的现代化
数字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要素,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其落地实施提供了实践基底以及乡村治理“物”的现代化。乡村基层治理,应打破传统观念,正确认识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于“现代化”的意义,进而从认知上确立数智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概念。立足乡村全面振兴战略,把握数字新质生产力这一发展机遇,借助财政补贴、社会募资等多种形式,加快5G、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乡村地区现代化水平。依托数据元素,提高治理效能。在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助力下,乡村治理各环节能够实现数字化覆盖与管理,在数据元素支撑的基础上,改变按照乡土习俗治理的传统模式,提高治理科学性与现代化水平。
打造智慧农业格局,实现“技术”的现代化
在乡村治理中,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,提高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效率,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,提升乡村治理效能。基于大数据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化治理,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生产,能够使农村实时获得农业产业的市场价格、新兴种植技术等,进而为科学制定生产计划提供技术遵循;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,通过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应用,卫星定位系统、传感器、多光谱遥感等技术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科学的数据检测,加速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;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,通过引入数字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,并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,构建多元立体发展体系,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。
提升主题数字素养,实现“人”的现代化
随着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全面推进,乡村治理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,对治理人员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。因此,须重视乡村治理人才的系统化培养,使数字新质生产力真正发挥效能。创新人才引进方式,加强与高校间的合作交流,鼓励高校人才通过“三下乡”、电商助农、智力返乡等实践途径走进乡村,并通过加大补贴、优惠政策等激励措施引进人才。提高乡村治理人员素养,对于乡村地区直接参与到乡村治理环节中的人员,应针对实践中的治理难题组织有关“数字新质生产力”的专家培训、专项答疑等活动,真正依托治理实践提高其数字治理能力,并进行公开透明的监督反馈工作,不断增强现代化治理效能。
来源: 新华日报 2025年03月28日 16版